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47|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结束篇)——我思故我在 (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6-1-22 11:05:56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结束篇)

我思故我在

王家儒



三个月的美国艺术之旅在辛辛那提绚丽的秋色中结束,然而我似乎还徜徉在品艺的“美梦”中。


2.jpg


登上准备飞往美国的飞机



这是一段既惬意又充满正能量的日子,孤独让我“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3.jpg


抵达肯塔基列克星敦入住的酒店


在博物馆浩如烟海的大师作品中,我享受并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平等”,不论你是威振八方的权贵,还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在特定的时空中,这些“传世经典”并不因为你高不可攀的地位而给予你特权,也并不因为你的卑微与寒酸而遗弃你。而要真正走进它的灵魂深处还要考验你的学识与眼光。在这中西汇萃的珍宝中,你不但体悟到人类创造力的伟大,还因为这种特定的比较中学会了宽容及消解你的浅薄、偏执与狭隘。


4.jpg



芝加哥中国城

5.jpg



在芝加哥美术馆旁恰好碰到一对新人的婚礼


的确诚如先哲笛卡儿所说“我思故我在”。在品鉴大师名作所带来的思考中我才真正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迸发出不可名状的激情火花以致于常常忘记饥饿与疲惫、忘记时光的消逝。返回后还有几篇专题想再续写下去,奈何一回到“原地”却失去了灵感与嗅觉,始悟到“在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jpg



华盛顿首府唐人街

7.jpg



星期天恰逢在白宫前游行的人群


记得那天与友人其伟先生在华盛顿Freer博物馆一起激动地欣赏八大山人的杰作时,刹时让我回想起四十二年前在“文革”的恐惧下冒着危险与他及一拨文艺青年偷偷地躲在小阁楼中传阅名著、讨论诗歌文学、哲学、音乐、美术的情景,当然这一回我们是在自由的天空下“高谈阔论”。但愿这一人类的悲剧不再重演!


8.jpg


在老朋友其伟家留影(左起:儿子住宿家庭的洋爸、儿子Frack、妻子兴燕、老友其伟女儿加西卡、老友其伟夫人冬梅)


感谢在美这几个月一路来都遇到好人,除了在弗吉尼亚与老朋友的相聚、与儿子Frank读高中时住宿家庭The Cravens的再次重逢外,还在芝加哥通过王春煜教授认识了著名的国画家、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主席陈海韶先生,著名诗人、画家非马先生,著名油画家张波先生。以及后来在亚洲博物馆幸会德高望重的馆长梅老先生、帅气尔雅的Kevin先生,他们无私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遗余力、竭尽所存的精神让我感动。


9.jpg



在著名国画家陈海韶工作室(左起第一排:本人 、王春煜教授、陈海韶先生、非马先生、非马先生夫人,第二排:儿子Frack、王春煜教授夫人、张波先生、妻子兴燕)

10.jpg



在芝加哥亚洲艺术博物馆(左起:儿子Frack、本人、博物馆馆长梅先生、Kevin先生)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华盛顿首府的一家青年旅舍的老板娘不但给我优惠几十美元的零头,还免收我因要看《美国新闻博物馆》而多住一天的费用,她的理由很简单:“you are good man。”离开时她还送我饰有美国国会大厦的小饰品。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认识的Madeline York女艺术家热情的介绍我到Frack博物馆,让我一睹维米尔及多位大师作品的风釆。在辛辛那提,Nancy医生不但为我指路导航,还盛情邀请我至她家并报以丰富的午餐。辛辛那提美术馆的保安人员还细心的为我保存在馆里不小心遗丢的手机并“完壁归赵”。还有各博物馆里的诸多工作人员热情的为我提供方便并与我一起讨论艺术等等。这一切都让我在异乡感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


11.jpg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


诚如我2013年艺术考察时所写,面对大师的作品,所有试图表达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正因为如此,人类的语言才有更大的挑战与拓展空间。人自身才有超越自我的动力与追求。


12.jpg



费城大街的爱心喷泉小景

13.jpg



哈佛大学校园



当我搁下笔走向窗口时,温煦的冬阳正抚触我有点疲惫的眼睛,顿时我感到一阵光明与温馨,迷离之中窥见了大洋彼岸的已经参观及尚末参观的博物馆正在热情的召唤。是的,什么时候又该“说走就走”呢?


14.jpg


华盛顿《新闻博物馆》里面刚好有一个关于民主、自由议题讨论的电视直播节目正在制作


感谢妻子一如既往的付出与支持,感谢儿子Frack的帮助与启发,感谢所有看我这微不足道“微言”的朋友及尚未谋面的朋友,因为你们的信任与支持给我写下去的勇气。


15.jpg



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

16.jpg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我一直坚信:明天的太阳会更好!


17.jpg



辛辛那提小街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