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88|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四十一):蔚为大观的收藏——巴尔内斯基金会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6-1-4 09:53:33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四十一)

蔚为大观的收藏——巴尔内斯基金会

王家儒


刚抵费城时恰好逢周一美术馆闭馆,青年旅舍的老板热情地帮我上网搜索其它博物馆的信息并建议我到巴尔内斯基金会(Barnes Foundation)去看一下他们的收藏。从常理来推断一个基金会估计也收藏不了多少宝贝,但考虑到去一趟既可以了解一下国外基金会的规模与操作方式又能顺便边行边走感受一下这个美利坚国家的诞生地、《独立宣言》的精神气息及触摸一下“美国自由的象征”独立钟,也乃一箭双雕之好事。
一大早我先到象征美国精神的“独立钟”参观然后再往古老的市政厅塔进发。独立大钟外形本身没什么特别,但其承载的自由精神直到今天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心中向往的理想与追求。市政厅是一座高达166米的老石砖建筑,果然不同凡响,不但气势轩昂、庄严肃穆而且柱式、门穹的雕刻都异常精美,塔顶还矗立着费城创建者威廉·佩恩的青铜雕像,高达11米,重27吨。

2.jpg



费城的教堂正摆出鲜花以欢迎教皇的到来



过了市政厅就是一竖立着以“爱”字为造型的红色雕塑的小喷泉公园,再往前方就是宽敝的富兰克林大道,一眼望去,道的尽头矗立着高大宏伟的费城美术馆,让人感到既庄严又亲切。这也是费城一条著名的博物馆大道,两旁分布大大小小各种类型、性质的博物馆,罗丹博物馆与巴尔内斯基金会就座落其中。
这几天恰好是整个费城人们的特殊日子,为了迎接教宗方济到费城造访与演讲,全市许多工人在警力配合下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在博物馆对面大广场搭建一规模巨大的主台外,还同时在全市各个交通要道口搭建大小不等的几十个台子,上方高悬硕大的电子屏幕,街道两旁布满各国国旗及鲜花。商业中心、文化信息中心、甚至个人团体都到处散发关于教宗造访的宣传单及销售各种纪念品,各个教堂更是穿上节日的盛装,真是举城欢腾雀跃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教皇远比一个总统更有感召力及神圣的威望,我算是彻底领教了。

3.jpg



华盛顿的民众围集在国会的外围舞台等待教皇的出现


那天教宗在华盛顿国会演讲时的辉煌场面连美国政要都沾了不少光,民众的亢奋与激昂像喝了酒一样,一浪高一浪的欢呼鼓掌的场面像电流一样莫名其妙地穿透我这另一国度与非信徒的人士全身,顿时气血贲张得难以自持。没能进入国会大广场就坐的群众就聚集在几百米外围的大舞台地带,一边看着大屏幕教宗的演讲,一边听不同音色的歌手用深情演绎对上帝的感恩及对世界和平、自由、人权、平等的歌颂。当教宗最后要离开国会的时候还专门在美国政要的陪同下发表简洁的致谢,那场面更是掌声振耳、万众欢腾。

4.jpg



无法进入国会大广场的观众都聚集在外面通过电子屏幕观看大会现场



当然这种千載难逢的好机会费城人们是绝对不会错过的,故上上下下全力以赴去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了。

5.jpg



当教皇在美国政要的伴随下向民众致意,民众顿时欢呼雀跃、呼声振耳。


由于一路上欣赏各种“无限风光”,到达基金会大楼时已快中午了,只见绿荫围绕的大楼旁边竖立着十几块高达近2米的广告牌,上面分别印制着梵高、雷诺阿、塞尚、毕加索、莫迪里安尼等大师的作品,在绿茵的草地祔托下显得分外醒目,令人身心愉悦。光看这一势头就估计这一趟可没白来!

6.jpg



舞台上的歌手与演讲者正在表演


基金会展馆包底层一共有三层,共有20多大大小小的展厅,从绝对空间来看只能算一个中小型的博物馆。没想到一进入展厅那种展示的规模方式吓得我瞠目结舌,只见每面墙壁从上到下挂满了大大小小几十幅作品,有些展厅大一点的墙甚至有近百幅作品。
该馆艺术品“兵分三路”,上端挂着具有各个年代的铁艺作品;中端为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下端摆设各种不同时期、风格的家俱及工艺品。这种始料不及的状况让我既惊讶又紧张,想想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转动需要多大的体力及工作量,好在是个老牌博物馆,除了准备充足的坐椅外,旁边还配有大开本的印刷册页,上面细细地标明每幅画的位置、题目、作者等信息。
其实最让我惊叹不已的还不是这种奇葩的展示方式,而是其具有含金量的作品。估计当时的收藏家巴尔内斯是迷“疯”了,除了收藏其得意之作外,竟然将这些大师的草稿、小稿、手稿、心血来潮的试笔以及“失败之作”也一网打尽。有些作品小到只有几公分大小,许多作品是听都没听说过,基于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该展馆一律不准拍照,故而无法与大家分享实在遗憾。

7.jpg



与巴尔内斯基金收藏馆相隔不远的罗丹博物馆


该基金会收藏的作品襄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当然占据主流的是印象派至现代派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及美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个人作品最多的是雷诺阿及塞尚的,几乎每个展厅都有他们的作品,少则十几幅,多则几十幅,单单他们个人的作品数量都不少于几百幅。除了能欣赏到诸多大师不同时期的杰作外,还能体会到该展馆最大的特色是“多与杂”。所谓“多”是指陈列的方式及作品的外在形态,例如一面墙从上至下陈列展示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艺术家的艺术品种,作品的尺寸从最大到最小的应有尽有。同样,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正稿草图、五花八门,甚至一个画家都同时出现不同手法、风格的作品。所谓“杂”是指作品的质量,同一个画家,既有堪称经典的得意之作,也有其实验之作、偶感之作、泛泛之作甚至失败之作。给人感觉就好像他们当年是拿着一个特大号箱子到大师的家里,然后将艺术家墙上、地面、角落甚至抛弃在废纸桶里的作品不分良莠通通打包一样。这里尤其突出的是塞尚与雷诺阿,塞尚一生都在搞“实验”,其本身对自己的作品也不满意,有些作品一改再改仍不罢休,有些仅涂了几笔,估计是没了灵感或者是极不情愿却又一下子想不出什么招来,干脆先抛在一边再说。由于其性格冷僻古怪,他在画家圈里是出了名的怪人,还经常将自己的画作撕毁。按当时的文献及同时代人的回忆,他常到河边画画,画到不尽人意之时即刻将其抛入水中,后来其夫人发现其这怪僻,每天暗暗尾随后面,将其抛弃水里的作品悉数打捞出来,然后悄悄地带回去。这种不动声色的举措才使得大师许多作品免遭“厄运”。
其实要真正了解一个艺术家,除了研究其成功的作品,还要大量研究其探索过程中的不得意之作与失败之作才能真切、整体地把握其一生的艺术状况及思想。因为后者贮存了他最鲜活的探索途径及最直接、不经粉饰的真实思考軌迹及复杂的情感。像塞尚有些作品起了个稿后只在局部上了点颜色,有些则在不同的物体上试探性地上了部分色彩,有些先涂上像水彩一样薄的色彩,然后再在上面用深色来勾勒新的结构,从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可以大致看出他在不断探索艺术本质的路径,如何将自然对象进行艺术语言转换的思路及色彩的搭配与组合方式,从中可了解他根据不同对物象所切入及思考的角度。甚至可以读取到隐隐约约地记录在这些零散的碎片上的犹豫、苦恼及不知所措。

8.jpg



巴尔内斯的收藏品


如果说塞尚这种惨淡经营的探索方式因过去较为了解还不至于太突然,倒是雷诺阿的许多“败笔”让我大吃一惊,老雷的作品一贯以来都以甜美的光与色效果及精致透明的色彩感觉让我钦佩,没想到在其光鲜亮丽的后面竟有这么多的纠结及不如意。他有一些作品明显可看出是起了稿并涂了一部分,最后估计是没了感觉或者是实在效果不尽人意而不得不放弃;有些是画的过程中不太考虑或者说没条件去讲究材料,故作品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色彩变得焦、灰、暗;有些作品则是明显看出虽在拼命地修改但比例结构、色彩关系还是“前途暗淡";有些作品可能当时做画状态不好故画面效果很不理想。总之,从这些未完成及“失败”之作中除了清楚地看到一个艺术家成功背后的艰辛与苦楚,还可以从他们这些不成功的案例中吸取一些经验。
说真的,应该感谢巴尔内斯基金会这批另类收藏,它让我们了解艺术家背后许多“密而不宣”的墨痕,如果没有这些“遗迹”,我们将无法了解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也就难以理性地去对待自己的失败与挫折。
巴尔内斯(1872——1951)是美国20世纪的药界大腕,从小生长在费城一个贫困与艰辛的普遍工人家庭,其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而优秀,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生物化学学位后又到德国深造药剂学专业。早年曾与合伙人一起经营药业,后自己另立炉灶将其做大做强。估计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他1912年开始购买艺术作品,还邀请其一早年的画家同学作为艺术总监,并派他到法国去收购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估计那时法国的新潮艺术还没被多少人赏识,故其只花了一年时间就经而易举地收到了许多梵高、毕加索、塞尚、雷诺阿等大师的作品。
巴尔内斯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全面加速与扩大收藏的规模,还在于自身也努力去学习与研究这些艺术作品。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艺术的启蒙与享受,他以这批艺术收藏品作为其公司员工的一项艺术教育内容,让他们通过系统学习后能懂得如何去欣赏与评价一幅艺术品,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研讨会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鉴赏水平。尔后,他又与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Dewey先生一起主持艺术研讨会并与全体工人一起讨论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一个艺术教育项目。

9.jpg



琳琅满目的巴尔内斯藏品


1922年,以其命名的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更加速了其收藏的发展与规模,成为费城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为了回馈社会,他进一步与Dewey先生合作,将这些珍贵的收藏作为对公众艺术教育的重要项目,通过展示、讨论方法让广大市民参与如何去欣赏及评价一幅艺术作品的活动并将其作为促进与发展民主的一项进程。直到今天,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履行职责并扩大到对学生的艺术启蒙教育,用这些大师的作品为契机去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各种形式元素去解读艺术品。
恋恋不舍地走出博物馆后我心里一直都难于释怀。巴尔内斯,一个穷人的孩子靠着自己努力奋斗成为社会杰出精英,他不是像一些“土豪”一样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而是将这些财富变成艺术品去启迪与薰陶广大民众的审美心智以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他不以财富而自傲,而是努力去学会如何欣赏、理解艺术品的美与伟大并身体力行地推广艺术的公众教育。

10.jpg


莫迪里安尼民的杰作已被巴尔内斯襄括手中


相信每一位进入该基金会欣赏这些大师的杰作之时都会默默地惦记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巴尔内斯”。
我多么渴望身边也有这种具有人类普世价值情怀的企业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