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三十一)
美国印象派画家——托马斯·德温 王家儒
作为美国最早印象派画家“十人帮”的德温不像他的伙伴们一样喜欢在画布上热烈地倾泼七彩斑斓,总腼腆地坐在一旁用滤网带走闪烁的绚烂而留下一片迷离的诗意。
德温作品《弹古钢琴的女郎》
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70年代末出版的一套散页的《美国画家作品选》里,他画一个背对着观众正弹古钢琴的妙龄女郎,掩映在暖紫褐红背景中疏松的金发、洁白如玉的肌肤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印刷品的质量不佳,但艺术家那灵敏多变的笔触,虚实处理的能力、黑白灰对比的设置及洗练洒脱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辨。由于当时没怎记住他的名字,加上后来也没什么机会看到他的作品,故其作品中那撩人的印记也慢慢被时间熨平了。
德温作品《默坐》
直到2013年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展厅里的一次突然邂逅,意外发现这一早期的“恋人”竟然这么“小巧玲珑”,大小尺寸不超过45公分。没想到从对图片的单恋到真切的见面一晃就是38年,要是真实版的话,少女也快成老太婆了。
《默坐》作品局部
虽说岁月无情,但三十多年后的“它”比过去更清晰妩媚、生动传神。原先那隐约的一头秀发似乎长了些许柳丝,轻轻地挂在头髻下面,那耳垂也仿佛回光返照变得嫣红起来,洁白的后背肩膀经过岁月的漂白更加楚楚动人,就连几乎都忘了的垂裙也变得格外精致。这迷人的气氛确切比过去寂静了,料必这113年孤独的弹奏太漫长了以至于音量都带上弱音器了,遥远而飘渺。
德温作品《俩姐妹》
细看其原作,老德的功力的确深厚,像少女发髻那几笔重色、若隐若现的勾勒便可以看出其纤细的敏感性。他还善于用背景的“虚”去制造气氛与情调,用含蓄去暗示某种看不见的力量,让人感到一种典雅的高贵。画面虽薄却传递出厚重与静穆。完成这幅作品时他恰好51岁,各方面都显出成熟与沉稳。从后来陆陆续续看到的20多幅不同尺寸、题材内容的原作看,似乎他对古典情怀的精神追寻比对光色闪烁的形式更有兴趣。
德温作品巜空间》
也许是气质使然,他的画总有一种高贵的“孤独”之美感。其喜将默坐冥思、迷迷䑃朦的女孩置于明明灭灭的幻景中,所有的形体与色彩似乎隔着一层薄雾,精致中隐隐约约透出带点颓废美感的迷离与梦幻。
德温作品《穿长裙的女人》
除了个体肖像外,他还将这种独特的美学追求铺陈在其一系列“田野花园”作品之中。在这里,他创造性地运用一种月光式的灰绿色去拉开观众与作品的审美距离,常有一些身着素洁,装扮得像古希腊时代的少女裹着层层诗意在随意地消遥或等待。温雅、迷离、婉约、遥远甚至有点伤感,给人以无限的追记与遐想。
德温作品《花园》
德温是一个特立独行、坚守着自己信念的艺术家,他不跟随印象派的领军人物哈萨姆一样用明亮的大调去赞美大地与阳光,却用半音、小调去唤醒人们易于沉睡的朦胧诗意。这时候,他属于什么派或用什么手法已变得不重要了,因为你已被他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情绪所感染而放飞自己的思绪在精神王国里遨游。
德温作品《女神》
美国印象派画家群里由于有了像他这种个性卓越的艺术家而益发显出其丰沛而多彩,从而揭开了美国艺术史中最为鲜活而生动的一页。
德温作品《音乐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