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一直都有着这么一批艺术前辈们几十年如一日在默默探索与耕耘着。他们不求闻达,低调、不喜张扬,穷经皓首、扎根海岛,只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正是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致力于本土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挖掘,用实践为地域艺术语言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在海南艺术的苍穹中,他们虽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他们的光辉却烘亮整片天空。他们为海南美术史涂上了浓艳的一笔。小编特推出《乡土重奏》系列,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他们的艺术,倾听他们的灵魂。
郑志雄自述:1947年出生于海口市,197O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退休,仼教中学美术,为中学美术高级教师,1997年被国家教委艺委会评为全国优秀美术教师。曾仼海南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余,早期热衷于版画创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创作兴趣转向中国画,画了一批海南山水。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美展并获奖,2OO1年在海口举办个人画展,2OO6年出版<<郑志雄画集>>。2007年退休后,属于自已的时间多了,早上晨练,上午画画,下午拉琴,平时做做家务,偶尔出去釆风画速写,时而上网搜索画“慢写”,手头素材有了,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因此近年拙作颇多。谨借此平台,展现部分劣作,请各位画友賜教,算是抛砖引玉吧。
椰岛秀色入画来 ——郑志雄的山水画艺术 柯兴发 1997年被国家教委艺委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海口一中美术高级教师郑志雄,既是一位爱岗敬业、经验丰富的美育园丁,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颇深、卓有成就的画家。他早期以版画创作为主,曾发表大量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木刻作品。近年专攻水墨山水画,他笔下的海南山水秀润爽朗、意趣盎然。他还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多幅巨制,气势恢弘、意境深邃。 郑志雄老师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三十余年。他曾长期在五指山地区从教,把美的种子撒向黎苗新一代,同时也将自己的感受凝聚在艺术创作中。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有意蕴的题材,并以质朴、明快的版画语言表达出来。郑志雄老师在五指山区一呆就是10年,刻刀和油墨陪伴着他,在茅屋昏暗的油灯下刻下的张张画稿,成了他青春的永恒印记。1980年,郑老师调回海口继续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山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经验,是他带回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他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其创作灵感也多发自那段刻骨铭心的山区历程。 郑志雄的海南山水画大体分两类:其一是场面壮阔的全景式巨构;其二是诗意隽永的特写式小景。与大陆险峭峻拔的奇山凸峰相比,海南的山显得平缓丰腴、秀润葱茏。要表现这种几乎被绿色植被覆盖的热带景观,很难在传统画谱中找到可资借鉴的图式。在写生中寻觅和提炼,在宣纸上反复试验和总结,并从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他擅长的版画)中吸取有益的养分,逐步形成适应于表现椰岛山水的语言,这是画家的明智选择。在《椰岛情深》长卷中,群峰叠翠,白云缭绕,碧浪拍岸,椰海涌动。这是以跳动的点、线、面、色为音符组成的绿岛交响曲,是一首沁人心扉的心灵乐章。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郑老师常喜用对开方斗来集录灵感,磨练笔墨,探辟蹊径。比起布局严谨、气势恢弘的山水长卷,他的方斗作品更富随意性和实验性。在这不大的画面上,既可将稍纵即逝的物我感应化为永恒,又能随时捕捉笔墨水色在宣纸上自由生发的玄机。《泊》是一幅成功之作,黑压压的巨石如同用刻刀雕凿而出,岿然不动,远景是簇拥的渔旌,动静对比,刚柔相济,饶有风趣。《滨海夕照》成功地吸收水彩技法,在宣纸上略施簙彩,淡墨点染,余晖闪烁,微波荡漾,景色撩人。郑老师的山水小品雅致、清新,给人以美的慰藉。 几十年来,郑老师在美育这块园地里励志耕耘,潜心苦练,取得了教学和创作的双丰收。他身任海南省和海口市两级中小学美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为省、市美术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郑志雄作品欣赏:
白鷺乐园
泊
博
朝暉
滨海夕照
春绿天涯
春江水暖
古榕千姿
独漁
春水初暖
河畔倩影
红树林情语
黎寨舂声
海角倩影
黎寨春早
南渡江夕照
榕树下
琼岛无处不美景
山寨
水乡烏语
无限风光云雾中
翔
椰岛水秀
椰乡翠色
夜修
漁港印象
月光曲
又绿槟榔寨
早春木棉红
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