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61|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廿七):活色生香——法国小名头画家吉雷”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1-16 09:11:28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廿七)

活色生香——法国小名头画家吉雷

王家儒


19世纪的欧洲画坛人才辈出,画派萌发,产生了许多影响西方美术史进程的精英人物。其中的风云人物及画派掌门人当然广为人知,其作品也被奉为经典而家喻户晓及广泛收藏。在这种大趋势下,许多虽然优秀却没机会走到金字塔顶部的艺术家及作品相比之下就容易被忽视与遗忘。好在优秀的作品总能透过历史的时光与偏见而重放异彩,西方人士向来就有反思精神及重新认识的眼光、勇气及胆识,加上西方大博物馆都有这种计划及财力投入去挖掘整理这批遗存作品,使它们洗去历史的尘埃而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2.jpg


法国画家吉雷的作品《森林里的画家》


那天在华府国家美术馆看到两幅很优秀的法国风景画,尺幅不大,约30X45公分左右。从风格手法来看应与巴比仲画派同一路数的,但作品卡上的名字对我来说相当陌生ANDRE GlROUX(安德烈.吉雷)法国人1801一1879。该作品由美国人John于1994年捐赠的。
在这么多大师作品云集的地方之所以对其产生兴趣有二个主要原因:一是的确画得好(幸好时间充裕可以一幅幅细看,否则这么小的作品会被忽略);二是其作品中那非常熟悉的题材内容对我触动很大。

3.jpg


《森林里的画家》一画局部


首先谈作品的品质,19世纪末,法国巴比仲画派首先走出画室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表现美,因而他们的作品自然就有一种质朴真实的现场感,色彩也逐渐摆脱褐酱色调,注入视觉新颖的色彩感受及阳光生命的体悟。但毕竟他们刚从传统的褐色模式走出来,虽已注意到环境色的影响及暗部的色彩透明度、丰富性,但尚未达到印象派那种彻底的革命而大放异彩。

4.jpg


法国画家吉雷的作品巜森林里面的瀑布》


这两幅作品均取材密林中之幽景,有溪流、岩石、树木与杂草,色调以草绿色为主旋律的深浅变奏。从画面的色调层次、色彩的润泽度,笔触落布的痕迹及色度的透明性看应属写生作品并一气呵成。整幅作品笔法轻松但形态精到,远及虚处大笔一带而过,色薄而清朗,然后再在暖深绿的底色上面以较浓的钴绿按树丛灌本的结构勾出大形,最后又用淡粉绿分别刻划各种树叶、杂草的形状,溪流的水花部份则以亮、稠、厚的笔触肌理组成,周围的虚放与主体的精练相对应。整幅画作张弛有度,笔落形至,完全可以清晰地体察到艺术家运笔的先后、起落、快慢之秩序与节奏。色彩虽没多大变化,但由于其善于运用暖褐的石块与黄褚的水与四周的郁绿的补色对比而产生跳动之感。远近观之画面均不滞不糊,清清爽爽、气贯而意足,形成刚柔合一、自然天成的意趣。

5.jpg


《森林里面的瀑布》一画局部


其次是环境气氛、地域特色的准确把握。该作品之景色颇像海南各大原始热带雨林,观之有一种亲切感的同时我也对其如何处理这种繁琐的植被极感兴趣。

6.jpg


美国小名头画家作品《写生》



吉雷在对付这些繁密碎杂的草丛灌木、碎叶杂枝时既不像眼下咱们许多画家不管画的地方有什么地域特点,“聪明”地甩刷大笔开张造势而舍去细节的做派;也不像一些怕自己的能力被怀疑的“用心”画家,不遗余力去证明自己巨细通吃的本事。而是用心去组织其前、中、后、左与右的景物层次及概括、取舍各种复杂关系使其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在色彩的统筹中,他不像咱们一些“功成名就”的名家,怕出差错,干脆用自己拿手的那几块习惯色啪啪地往画布上贴,也不像一些“识时务者”干脆舍去丰富的色彩,以素描手法去处理色彩冷暖关系后再冠以中国气派的美名,而是首先准确地把握浓荫下的冷绿调子,然后通过黄与赭去分化绿的层次,使其前后左右、边缘与中心的色彩倾向各有所别而显得透气及清雅。

7.jpg


法国小名头画家的作品《冬天的阳光》



据作品卡中所标明,吉雷画这些作品时年仅24至29之间,果然“英雄出少年”,这么年轻却将画面处理得这么老到让人真心悦服,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年法国的整体绘画水平之高,相信像吉雷这类虽小名头却大手笔的画家并不在少数。那天在网上查了一下,资讯很简,但无意中还发现他不仅是名画家还是著名的摄影家,由此可见乃时势造英雄。

8.jpg


法国小名头画家的作品《曾经辉煌的古跡》


我们每次到雨林采风,常被那密匝、跳动、透明、幽深、清纯的景致及郁勃茂盛的生命活力所激奋,然而一下起笔就发现江郎才尽,不知从何入手,常常是采兴而来,败兴而归。故而看到吉雷这种既忠实景物的气象但又抒发主观意绪情怀,既精致又不失大气,既概括又生动的的手法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然而,知道归知道,要真正能处理好那又是另一回事。
未知各位豪杰看后有何感想?

9.jpg


法国小名头画家的作品《古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