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63|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廿六):黑白情——惠斯勒威尼斯素描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1-13 10:22:10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廿六)

黑白情——惠斯勒威尼斯素描

王家儒


每一个艺术家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总喜欢留下一些“到此一游”的视觉印记,尤其是人文与自然风光独特而又色彩㶷丽的地方。沙金特在威尼斯呆了一段时间,美术史中又多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水彩作品,同样恵斯勒的威尼斯之行却用铜版素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细腻而又丰沛的情感世界。老恵是油画与水彩高手,为何不像其老沙一样用色彩去诠释这个充满光与色的世界,而却用黑与白去抒写另一种浪漫的情怀?其实时年45岁的他也有难隐之言,当时与罗斯金打诽谤罪官司,官司虽赢却也因高额的费用而债务缠身,几乎身无分文。败走麦城之时幸得铜版画协会副经理Emest Brown的推荐,让其为该协会创作一批威尼斯题材的铜版画,才得以暂度困顿。

2.jpg


惠斯勒威尼斯风景素描


也许是威尼斯浪漫的风光使其暂忘揪心之痛,在14个月心无旁骛的日子里,他乘舟徒步都随身携带铜版与镌笔时刻铬下新的发现与感动。1880年返英国后专门举办《威尼斯版画展》并获得很大成功。

3.jpg


恵斯勒威尼斯码头风景素描


老惠属于虽有奇才却性格孤僻古怪,一生充满离奇色彩。出生于美国,初学艺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后因身为工程师的父亲病故,随其母回美国读西点军校,可除了画画外其它成绩糟透了遭学校开除的厄运,后得国防部长惜其才华,亲自说情才将其安顿在国家绘测局,可他没好好干活反在图纸上乱画各种奇禽猛兽,据说只呆了12小时15分钟就被打发了。

4.jpg


惠斯勒威尼斯广场码头风景


年轻气盛的他21岁时到法国巴黎格莱尔画室研习油画,26岁迁居伦敦从艺并被受欢迎,可声名鹊起的他“不懂珍惜”,偏画了幅与众不同的作品《白色交响乐》,不但不被皇家沙龙接受反被奚落一顿,故怒返法国。在法国虽与印象派过从甚密,却我行我素,在东方艺术浮世绘中找到奇妙的感觉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他用日本服饰道具、中国瓷器做为元素画了许多富有东方格调的作品,雅致、宁静、写意、单纯、含蓄,加上喜用音乐词汇去冠名,故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

5.jpg


惠斯勒威尼斯小景


虽然当初是为生计而接这一桩“生意”,但估计随着创造情感的不断投入,他也慢慢在这黑白世界之中找到某种新的乐趣,加上他那时又钟情于东方式的“精简艺术”。是否他从这“轻描淡写”中悟到什么玄机从而引发另一种对接?反正老惠这批威尼斯之行作品虽然仅白纸黑线,但在知白守黑的对峙中他不像前辈伦勃朗等大师那样浓墨重笔写精微,而是别出机杼用空灵淡雅去忬写意韵。他常常避开宏伟壮观的场景而选择鲜为人去的角落,将蕴藏着历史痕迹印记的老民居、小桥、门廊、码头以及远离奢华的弱势群体深情演绎。平淡无奇、质朴无华的构图,似虚又实、似现实隐、随意天然的线条,尤其是空白的经营,时而大开大合,时而欲言又止,在散淡空灵之中寄发作者的温情厚爱,的确有点东方艺术的智慧与灵性。怪不得这批蚀刻作品成为美国Freer博物馆的珍藏之宝。

6.jpg


惠斯勒威尼斯街景素描

7.jpg


惠斯勒威尼斯桥景素描


欣赏这批仅20、30公分大小的蚀刻素描时总会想到我们经常讨论的什么样的素描才算好素描这个话题。尽管我们自己号称中国艺术家基本功最好,不过依我看,像我们院校里教出的那套模式是难于画出这种富有感性又很洒脱的味道。有时理论的东西一展开起来就太玄乎了,很简单的东西往这里面一靠就变复杂了,特别在非专业的理论家道出来更加雾里看花,艺术上许多微妙之处实际上用语言去表达就容易失真。对于有眼光及经常动手的艺术家,看到真正好作品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想那时他可能就真正看懂了。


8.jpg


惠斯勒威尼斯民居景色素描

9.jpg

惠斯勒威尼斯风光素描

10.jpg

[size=0.83em]11、惠斯勒威尼斯贫民区素描.jpg (132.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5-11-13 10:14 上传




惠斯勒威尼斯贫民区素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