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35|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廿三)——席地“品画”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1-10 20:13:47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廿三)

席地“品画”

王家儒


中国文化中讲究“品”,像“品茶”、“品香”、“品画”等套上品字的文人雅趣活动都要讲究心境、状态、环境、条件等的合一,当然这一切既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也需要闲情逸致,匆忙粗鲁不得。

2.jpg

三千多前年前的古埃及壁画

3.jpg

中东古代壁画


在国外博物馆观西洋画也需要慢慢地“品”才能尝出味道来。“下马观花”虽然比“走马观花”精彩得多,但仍有一种“马”还在等你的困扰,唯独没有了“马”的牵挂、席地静品方能赶走心魔而进入“物我两忘”之境。

4.jpg

文艺复兴时期北欧艺术作品

5.jpg

维米尔作品


记得有些作品虽如雷贯耳,一下子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有点像初恋一样不知所措,砰然心跳中好像感觉什么都好却不知道什么最好;有些作品过于质朴与含蓄使你容易擦肩而过、错失静下心来听听它喃喃细语的机遇;有些作品如老朋友一样,只有经历坎坷之后方见真情;有些作品像久别重逢的情人一样,千言万语不如从何说;有些作品则如沐濡与共的夫妻,越久益发精彩隽永。

6.jpg

法国十八世纪作品

7.jpg

塞尚作品


博物馆里这些凝结着人类情感密码的绘画作品都是历经时间、历史的大浪淘沙后方定格在这有限的公共展示空间里,益发显得珍贵。每个大博物馆至少同时都展示出上万件作品,就算你一整天呆在里面7个小时不吃不喝,能在每幅画面前停留的平均时间也就2秒多,如果只挑一些心仪的作品,每幅花上10分钟一天也只能够看42件作品,还不包括应急时间。

8.jpg

梵高作品

9.jpg

高更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儿去》


一幅大师的作品,花10分钟能解读出其中的奥妙与精华?反正我这天资愚钝的人是做不到!

10.jpg

德国表现主义柯柯施卡作品

11.jpg

马蒂斯作品《舞蹈》


照此计算,如果从每一个博物馆里数万件作品中挑出100幅至爱,每幅花上半个小时与之“促膝谈心”,那么至少也得花上七、八天,要是十个、百个博物馆那又得花多长时间?试想有多少人能有此条件与能耐?

12.jpg

马克作品

13.jpg

达利作品


想起第一次在俄罗斯博物馆参观时,因时间有限每个博物馆仅限2至3个小时。偌大的一个地方,当时几乎是连走带跑,许多倾慕已久的作品只能与它说一声:我终于来了!并留个照就匆匆而别。故而后来许多画友问及感受如何,憋了半天只会说:“大师作品都看了,的确画得很好,很激动。”虽不尽意,也算是到艺术之殿一游吧。至于说那些作品嘛,当初只是过把瘾而已,实际上都是回家后凭拍下的作品慢慢去回忆与体会。

14.jpg

毕加索巜卡维浓少女》

15.jpg

法国莱热作品


08年欧洲之行有三个月的时间,算是较认真看了一遍,但也仅是下马观花而已,没过多久似乎什么都忘了。2013年美国之行3个月,总算积累了一些经验,慢慢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段去浏览并做个案与比较研究,这一下才发现许多优秀的作品过去都由于粗心及偏见而被忽略掉。

16.jpg


美国现代艺术作品


这次故地重游,我决定以自由的心态去“席地静品”,每个博物馆至少放上五到十天去“重温旧梦”,除了对“老作品”重新回顾,还对一些国内极少介绍、陌生的佳作或曾经被误读的作品做理性探究,果然“心静境宽”才能“渐入佳境”,慢慢发现那些曾认为“了如指掌”的老作品竟还有这么多奥秘有侍解读,那些看去似乎“平淡无奇”的作品竟深藏玄机,那些原认为简单的作品竟然回味无穷。像17世纪荷兰风景大师霍贝玛的作品,之前只是观其表象,似乎只感觉到他手法精致、构图饱满完整及空间表现力的丰富,这次却发现除此之外,其作品淳朴低调中竟深藏着细腻、丰沛与独特的情感世界。他不仅能调度大的气氛、情绪,还善于将诗意渗透到每一个似乎不可能存在的角落,甚至是几片隐在阴暗中的树叶或者几根疏散的小草。他不像柯罗,将朦胧的诗意写在河畔、晨曦、树梢与露珠中,而是通过坚挺的树丛、起伏的小道、古老的农舍、静朗的阳光绽放出旷达的诗情,画风含蓄无华,初看静水无澜,细品醇香四溢。他常常从卑微的草木中看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故画“淡”品“高”,这就是过去被我所忽略的霍贝玛。

17.jpg


美国当代艺术作品

无论如何,走马观花总比“纸上谈兵”要实在得多,起码在匆匆一瞥中能感受到原作所特有的气场与美感,能验证一下自己所走的是否“正道”。如果能下马观花更好,除了能领略作品的情调、意境,还能品尝到色彩、笔触、线条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当然要想渐入佳境,只能席地静品,从感动、钦佩、赞叹到“心心相印、物我两忘”,那么整个欣赏过程就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超越了艺术领域而进入对人生的体悟。

18.jpg

美国当代艺术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