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77|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十六)——好一个莫奈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1-7 22:43:27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十六)


好一个莫奈

王家儒


那天正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底层的欧洲艺术厅里慢悠悠地欣赏一批法国19世纪雕塑与绘画作品,挂在前头的是雷诺诃两张较深色调的人物作品,转到下一幅作品突然发现框中除了白茫茫一片外,似乎什么物体都没有。不可能搞错吧?我赶忙凑到下方的作品卡一看,发现上面写着作者莫奈,作品题目《晨雾》。

2.jpg


莫奈具有抽象意义的作品《晨雾》


莫奈的作品我可看过不下五百张,从“惹事生非”的《日出印象》到吉维尼的环形《睡蓬》;从早期较为拘谨的《花园中的女人》到生命晚期几乎抽象的大写意等各种风格、题材内容的作品,唯独没见过潇洒到这么“得意忘形”的作品。因底层光线较弱,我得带上老花镜凑到最近的角度细辨,看了半天依稀见到一些珍珠白的笔触在略带灰紫倾向的底色上任性地“莺歌燕舞”,有些地方似乎还有些隐隐约约的树木,真是越看越玄乎,此时“无物胜有物”。

3.jpg


莫奈喜欢描绘雾中的桥梁,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其实莫奈除了是阳光的诗人外,也是绘画艺术中“朦胧派诗人”的高人,他一生画过许多各种色调的雾中之景,美得让人忘记身在何处,隐约可辨却又不可捉摸。唯独这一幅似乎是躲在后与我们开个“捉迷藏”的玩笑,考验一下到底谁的寻宝能力最厉害。

4.jpg


同一景物,不同的时间即赋予不同的色调与诗意。



果然是色彩大师,好一个只“雾”不“霾”的精彩场景,虽物象混含不清,但色彩清逸淡远,整个画幅在“白老大”的统领下闪烁看微青、微紫、微绿、微粉红、微粉黄等七彩光辉。色层虽不厚但迭迭匝匝颇为丰富,你来我往、虚虚实实、似是而非、有些似乎是信手拈来,有些似乎是刻意挤压。飘逸的笔触信马由缰地左右纵横,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不知道是画面还是内心似乎都驿动起来。

5.jpg


晨光熹微似乎是莫奈的至爱


我赶紧往后退十多米观望,果然是距离产生美感,只见刚才还苍茫一片的画布突然戏剧性地出现一“人间仙境”,一棵大树带领五棵小树在晨曦中傲然挺立,背后有红色祥云,下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红紫色雾点中。奇怪,如往前靠近画面一看,这一切又消失了。不知莫奈大师当时是胸有成竹、有意而为还是在实践中偶得此灵感?抑或是画得焦头烂额之时,万般无奈之下想用白色将其涂抹,突然发现柳暗花明而华丽转身?君不见热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由于一幅作品倒置错放,某日打开大门发现这幅“错画”发出超越物象的形式美感而促发其创立抽象派。照此调侃推理,莫奈要是当时再往前走一个,干脆再多盖一层白色拿出展览,那也轮不到后来的马诺维奇拿一块白布往墙上一挂,起名《白中之白》因而获得开创现代艺术的殊荣。

6.jpg


又是一幅不同情调的雾挢


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学大师的高论:“美是需要距离的。”


7.jpg

夕阳中的睡莲

8.jpg

又是一幅带着晨雾的《日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