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86|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十四)——品味卓绝的芝加哥美术馆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1-7 22:40:03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十四)

品味卓绝的芝加哥美术馆

王家儒


被誉为全美四大美术博物馆的芝加哥美术馆除了拥有许多世界级艺术精品外,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及定位推介也是可圈可点的。

2.jpg


塞尚作品

3.jpg


高更作品


博物馆于1891建成,属维多利亚式建筑。其位于千禧公园的右边,大老远就可看到门口旁两只绿狮子雄居左右,颇感意外的是左边狮子的旁边置放一只竖起食指的大红手,走近一看,上面清晰地用白色打着“被评为全球第一的博物馆”的标语,将一广告招牌创意为一当代雕塑作品,且置在醒目的绿狮子前面,可看出该馆过人的策划能力与手段。当然我们也不了解其评比的方式与角度,但不可置疑的是,它是真正通过民意调查结果而出而不是凭什么“权力与意志”去打造的。


4.jpg

毕沙罗作品

5.jpg

莫奈的禾草堆


该馆以收藏印象派的作品著称,根说其收藏莫奈的作品之数量仅位于法国,从其同时共展出莫奈的“禾草堆”、“睡莲”、“雾桥”几十幅等不同系列之作品可見出名不虚传。其收藏的德加、劳特累克的作品也不少,且均为精品。特别是德加的《赛骑者在竞赛场上堕落》大作,不仅尺幅大,且从构思草图到多次修改前前后后共用了33年。该作品在史册中很少提及,因而在作品的旁边还有一张印有草图及有关说明的卡片,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到德加的构思意图及创作过程。如原草稿中仅有一匹马后改为两匹马,摔倒的运动员及赛骑者的服装色彩也有很大的变动。画面上许多地方还依稀看到不少修改的迹象,特别是两匹正在狂奔的马身上遒劲与果断的黑褐色线条尤为突出,从画面看应是他当时调整马匹的动作与结构的最初企图。后来一直为何没做进一步的调整,也许是他心中还没十分把握,也许是还在寻找更好的方案,也许是觉得目前的效果还不错而不敢轻举妄动。总之,该作品的“未完成性”反而增添其无限魅力,除了体现艺术家的最初情感途径、瞬间的灵感与冲动的意象外,还与其它完成的部分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具有爆发力的生动感。这些蛛絲马迹清晰地回放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思路、想法及作画的习惯、经验与方法,是解读艺术家创造力的重要密码。这让我想起敦煌石窟北魏壁画中有几只仅用红色线条勾勒没来得及上色的野牛等动物,其不完整性反而更生动与传神。音乐大师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乐”不是因其未完成而闻名于世吗?。


6.jpg

德加的堕马者


该作品除了马匹的写意线条外,其它部分诸如人物的头部、五官、衣饰、背景等都有一种“点到为止”、“意到笔不到”、“以一当十”的妙招,借用当下中国当下时髦的说法是“写意精神”。国人老是认为自己的画种才具有这种意趣,其实欧美博物馆中这类所谓"写意精神”的作品比比皆是,并非唯我独有,只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纵观中外艺术佳作,凡走这一路的大师都具有这种精神与画法,只不过是工具材料不同而已。

7.jpg

德加的作品


反观我们在平时创作的作品都是在追求所谓的完整、完美而失去了艺术最初勃发的原创爆发力及灵性。虽“细”则乏“趣”,虽“实”则失“味”。绘画一旦走入与攝影较劲的胡同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绘之“画”的魅力与价值。


8.jpg

德加的作品


除了这幅大作之外,德加的另外几幅关于舞台上上下下各种场景的作品也堪称一流,其中有一幅宽银幕式构图的人物安排得很有意思,舞台上是大小二组芭蕾舞女孩在翩翩起舞,台下是一排千姿百态、表情各异的观众,台上蓝绿加淡粉的暖亮调与台下的深紫蓝色调形成强烈的舞台戏剧性对比,趋于右边的一组相拥的舞女人数虽多,表现手法相当精致却又不失简洁大度,台下似乎是一幅当年巴黎社会的众生相,各种性格、年龄、表情、心态、特征、品相、身份的男性公民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不难看出德加老兄非凡的观察力、记忆力及一流的手上功夫,其比摄影作品更典型、集中、精致、概括与生动。反观现在许多艺术家尽管用上最先进的摄影设备及制作手段,其作品却局促、小气、僵板、概念化得让人失望。

9.jpg


凡高的卧室


除了莫奈、德加的作品外,该馆还收藏了印象派大师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巨幅代表作《雨天的巴黎大道》以及其他印象派大师雷诺诃、马奈、莫里索、毕沙罗等的经典代表作。另外,后印象派三位大师凡高的《自画像》丶《卧室》,高更的《塔希提岛》,塞尚的经典静物《苹果篮》都收拢其中。可能最让该馆骄傲的是其拥有修拉花了两年时间完成、尺幅最大的作品《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根据艺术家的遗言,此画只能保存在芝加哥艺术馆一处,不能移动,故要想一睹真容必来此地。

10.jpg


雷诺诃的作品

11.jpg


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


每当看到这些令人血气贲张的作品总会想到号称世界经济第二的大国,整天说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中西文化交汇、互融的重要性,竟然自己都没有一座收藏西方艺术的博物馆。让身边学西画多年的朋友及一拨拨血气方刚的莘莘学子整天被某些权威忽悠,完全在“盲人摸象”式的悲壮中追求神圣的艺术。


12.jpg

莫奈的作品

13.jpg

莫奈的霧桥


这种理想、意志与现实的背离何日方能结束?

14.jpg


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15.jpg


马奈的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