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938|回复: 0

【重温旧梦 】王家儒:美国艺术之旅(十二)奇崛的美——芝加哥城市现代建筑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5-10-18 18:08:15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小编:王家儒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他曾在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三个月,游走在美国各地,徜徉在各大美术博物馆里,面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及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杰作,他都用心体验和感悟。诚如他所言:在每天的晨、晚,甚至车途中都分秒必争地记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憾”。回国后,根据这些所谓“杂乱无章”的图文,由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知行艺术交流中心、德国古桥出版社共同努力下,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对话》美文游记。此书甫一交付印梓,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时隔两年,王教授又踏上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开启了他新一轮美的历程。我们有幸编排他的这些图文,在第一时间跟随他的脚步,再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对话,再做一趟诗意盎然的精神河床的穿越,再来一回审美情感不期而至的邂逅吧。



1.jpg


王家儒  男  海南省海口市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国艺术之旅(十二)


奇崛的美

——芝加哥城市现代建筑


王家儒


芝加哥不愧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艺术之都”,它虽然没有纽约那么铺张与排场,但却以独具一格的后现代建筑丰姿令你刮眼相看。

2.jpg

极简主义的代表性建筑

3.jpg

土红色的铁桥飞架南北


作为全美第三大城市,浩瀚、宝石翠绿般的密歇根湖成为其骄傲的背景,宽大的河流穿城而过,为此,连结两岸的桥梁自然就成为整个城市建筑大写意中一组组得意的精彩细节。时不时各式游轮、游艇、帆船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流动的白珍珠,引来无数海鸟争相嬉戏。

4.jpg

密歇根湖的私人游艇

5.jpg

芝加哥海军码头


古老与现代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建筑竟然能糅结为和谐的整体,让人不得不佩服前者的才情与后者的睿智。时不时你仰头一瞥,将看到在一些标志性现代建筑的下方竞然横亘着古老而又“锈色可餐”的高架铁桥,通体透明与庄严厚重的强烈反差宛如法国立体派大师勃拉克笔下的立体静物构成。穿梭而过的列车、地铁带着特殊的音响效果不亚于在音乐大厅里听到从低沉的弦乐旋律中跃出的一连串小号音符,让你在刺激与新奇中认识芝加哥的气势与魅力。


6.jpg


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建筑典范

7.jpg


穿越现代都市心脏的古老铁路


这些建筑大多是1871年大火后重建的,是建筑史上称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们精心打造的。

8.jpg

千禧公园旁边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群


欣赏芝加哥的建筑的最佳角度应是从湖中眺望,无论晨夕阴晴,高低参差的建筑带着优雅的节奏在不同颜色的天空背景下左右展开,犹如一幅幅出手不凡的油画佳作。

9.jpg

巴洛克式的代表建筑


好像上帝特别恩赐这里一样,芝加哥历届行政长官明智地将这一地盘划出来,让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建筑师在这里“华山论剑”,于是,许多奇思妙想的设计及前卫的佳构得以在平等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0.jpg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平分秋色、和平共处



芝加哥也是摩天大楼的发祥地,全美四大高楼有3座竟出于此。当然,最有意义的还是其千姿百态的建筑样式,像于1963年建成的玛丽大厦(Marina City)就像两根竖起的玉米,在翠绿的河旁拔地而起,虽与其主流的密斯派风格背道而驰却也“分外妖娆”,让你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胆识及审批者的眼光。共92层高的特朗普国际酒店大厦(Trum  p International  Hotel)的外型是扁而宽的立方体,而两个狭窄的侧面则是优美的孤形曲面,通体乃玻璃幕墙嵌成,从下往上仰望,其楼体反射着周围各种建筑及眩目的光晕,与背景的蓝天融为一体,有时飘动的白云穿越而过,让你感觉整幢建筑是通透的幻觉,似无则有。大通大厦则又是另一奇观,整个建筑像上帝的手向地面展开一大扇面,两条美丽的孤线从地面从天空逐渐收拢,给人一种向天国升华的美感,其南侧还有夏加尔的马赛克作品《四季》,体现了建筑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这些色彩深浅不一、外型宽窄有别、高低错落有致的钢架玻璃幕墙建筑群中不时还插入一些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时期风格的大厦,像里格利大楼、《芝加哥论坛报》大厦等。两者风格迴异的建筑不但不冲突,反而成为一种华丽的点缀。

11.jpg

芝加哥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12.jpg

不可一世的现代建筑敢与天公相比美


当然,最让游人兴奋的当属约翰·汉考克中心大楼。电梯仅用39秒将你送到四百米的高空,当你从四周透明的落地窗户尽情地眺望东北部的密歇根湖,俯瞰西南部市中心栉比鳞次、灯火通明的各式建筑时,你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风景这边独好”。其南边还有几个向外凸出的玻璃结构观景框,胆大者都勇敢向前,一边惊艳脚下万丈深渊的美景,一边体验一下因心惊胆战而不禁失声的快感。

13.jpg

从四百米的高空眺望密歇根湖与芝加哥市


我对建筑艺术虽知之甚少,但照样能从外行者的角度感受到这些“凝固的音符”的博大精深。的确,要想在这材质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有时比我们想画出别开生面的作品还要难。一般来说,绘画作品可以不受材质及空间的限制与约束,能自由、不择手段地去实施自己的创作意图。但这建筑可大不一样,首先是必限制在规定的地点范围里,其次必须要考虑其整体上与城市的规划相符、与周围原有的建筑和而不同,另外还得与城市各种功能相吻合,这么一来,设计师可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大了,因而他们就得从整体到每个细节呕心沥血、挖空心思。有些在色彩搭配、线条组合中出奇制胜,有些在结构切割、凹凸配置中大作文章,有些在貌似变化不大的框架中施展局部移花接木大法,有些则在利用人的视觉错位创造出一种奇崛的美。

14.jpg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玉米双座楼”


总之,在限制中创造无限是最难、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就像中国水墨画大师,往往用限制性的“墨分五色”也能在白色宣纸上创造出气象万千的意象世界。当然,这种功夫并非每个人都能问鼎的。

15.jpg

芝加哥城市夜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